6月4日至7日,第25届中国台北国际电脑展(COMPUTEX)如期举行,全球有1500多家相关科技企业参展,英伟达、AMD、高通、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都出席展会并发表了讲话。
在这些演讲中,来自英伟达的进展备受关注。今年3月,在“科技春晚”GTC大会上,英伟达发布了全新的GPU架构Blackwell。
自2008年以来,英伟达每次发布新架构都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,例如特斯拉、费米等。上一代架构为Hopper,取自美国计算机先驱、商业编程语言COBOL之母Grace Hopper。而这次的Blackwell则来源于美国数学家、统计学家David Blackwell。英伟达还透露了下一代架构的名字,将命名为Robin,来自一位美国天文学家。
目前,基于新架构的Blackwell芯片已经投入量产。据英伟达称,这是“世界上最复杂、性能最高的芯片”,拥有2080亿个晶体管,Blackwell的推理能力比上一代Hopper架构提高了30倍。与8年前的产品相比,Blackwell的计算能力提升了1000倍,同时能源消耗减少至原来的350分之一。
此外,英伟达表示将建造更强大的机器,例如将72块Blackwell芯片组成一个庞大GPU集群,称为DGX系统,支持10万亿级参数的大型模型,足以满足人工智能公司的需求。此外,将多台DGX系统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大型数据中心,称为“AI工厂”。
这种强大的计算机有哪些用途呢?可用于构建各种数字孪生体,如富士康的数字孪生工厂已接入英伟达接口,可与智能机器人配合进行生产。此外,英伟达还为地球创建了一个名为“地球2号”的新项目,能够模拟整个地球的运行,预测未来变化。通过“地球2号”,人类有可能获得准确的天气预报能力。
英伟达在产品上的雄心不仅限于芯片。横向发展涵盖数据中心、游戏、自动驾驶、人形机器人等业务。纵向来看,英伟达从芯片层面向云计算、数字孪生、大型模型、软件应用的每一层拓展。
这一布局背后,英伟达试图表明自己的实力配得上不断增长的市值。就在5月29日,由于第一财季表现出色,英伟达市值一天之内飙升7%,增长1.35万亿人民币。6月3日,英伟达市值再次上涨5%,相当于一夜之间涨了一个英特尔的市值。
然而,除了过去的进展,人们更关心的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人工智能将出现哪些具体进展呢?
英伟达表示,有两个关键点。
首先是打破摩尔定律,持续提升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和速度。英伟达计划于2025年推出Blackwell Ultra芯片,2026年推出下一代AI平台Rubin,2027年推出Rubin Ultra芯片。新架构的更新频率从两年加速到一年,似乎要颠覆摩尔定律。
其次是人工智能从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发展,迎来机器人时代。英伟达在演讲的最后展示了一排人形机器人,这些机器人来自波士顿动力、傅立叶智能、宇树科技等公司。这表明人工智能的下一步是物理人工智能,即人工智能能够理解物理规律,真正从虚拟走向现实世界,与人类并肩工作。智能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,这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。
最近,咨询公司埃森哲发布了2024年的《技术展望报告》,主题是“AI拐点:重塑人类潜力”。埃森哲的结论与英伟达的观点相似,即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塑造我们的时代。
具体来说,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从四个方面影响人类的工作和生活。
首先是知识管理方式。通过向人工智能提问,人们可以获取信息,这改变了信息获取方式,对企业也是如此。过去,员工需要主动搜索信息,而现在只需提问即可。这简化了过程,有利于企业积累信息建立知识库。
其次是利用人工智能做智能决策。人工智能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网络,在这个网络中,人工智能能够自主决策,成为企业中人类的数字同事,参与工作决策。
第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将进入物理空间,将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融合。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,人类可以在数字空间中模拟和计算,然后将计算结果应用于现实世界。
最后,人机融合将更深入,类似英伟达提到的物理人工智能。人工智能将更深入地理解现实世界和人类意图,通过可穿戴设备、脑电波传感、眼动追踪等技术与真实人类进行互动。利用这种人工智能,人类可以外包一部分思考和行为。例如,为残障人士的大脑和假肢之间安装AI神经接口,使大脑能感知假肢,实现更自然的行动。
总的来说,这些技术指向一个未来,即扩展人类能力。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,技术将适应人类,技术将配合人类工作,满足人类需求。只要系统保持开放,所有创新都将成为可能。